登录名:    密码:   
情感倾诉

如何审视巴金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

 


2000年6月,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的首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巴金被列在读者最喜爱的作家之第四位;2003年6月,由新浪网等17家媒体联合进行的大型公众调查结果也表明,巴金名列“十大文化偶像”之一。已经过去的世纪正是中国文化从传统迈入现代的历史时期,巴金的创作所引发的特殊文化效应,无疑对正在生成的现代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有必要结合社会转型、文化重构的历史背景,探讨巴金及其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 
 
从1929年年初《灭亡》在著名的文学刊物《小说月报》上发表而走红,巴金三四十年代的《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五六十年代的《英雄的故事》、《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团圆》(后被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以及八九十年代《随想录》、《再思录》,在发表的当时以及后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对读者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巴金研究的学术空间得到了很大的拓展,许多研究者已不满足于仅把巴金当作一个作家来认识,而开始把其当作一种文化现象,力图在文化的层面上对其进行更为全面的考察。巴金对正在生成的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应当成为我们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直面社会感时忧国



在正式步入文坛之前,巴金就已有过将近10年的从事实际社会革命活动的经历。他早年从母亲和底层劳动者那接受了朴素的人道思想和质朴的正义观念。“五四”运动之后,他又从安那其主义者和俄、法国革命党人的著作中吸取了近代思想革命的养分,从而形成了自己鲜明而牢固的社会政治信念。作为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始终没有忘怀文学的社会使命。他说:“我的作品中无论笔调怎样不同,而那贯穿全篇的基本思想却是一致的。自从我执笔以来,我就没有停止过对我的敌人的攻击。我的敌人是什么?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切阻碍社会进化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的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势力,它们都是我的最大的敌人。我永远忠实地守住我的营垒,并没有作过片刻的妥协”。《激流三部曲》愤怒地控诉了封建专制的罪恶,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制度的吃人本质;《寒夜》抨击了不公平的金钱社会、罪恶的侵略战争,以及国民党当局的腐败统治。郭沫若说:巴金始终“是文坛上有数的有良心的作家。他始终站在反对暴力、表现正义的立场,决不同

阅读(600) 感言(0次)发布日期:2005-10-19 作者:情·缘网
文章感言
感言
关爱快捷入口
八达岭陵园
友情纪念馆 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