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情感倾诉

龚书铎教授生平简介(一)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教育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原召集人、中国史学会原副会长、北京市历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原副主任、历史系原主任、史学研究所原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1月9日23时4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龚书铎教授,1929年3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一个自由职业者家庭。少年时期生活窘迫、坎坷,几度辍学。1947年8月,考入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史地系学习。1949年5月,离开台湾,任晋江县立东湖完全小学教员。1950年3月,转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1952年8月,毕业留校,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三批博士生导师。

  龚书铎教授学养深厚,治学严谨,学术成果丰硕。尤其在中国近代史、近代文化史研究领域,建树卓著,是我国新时期中国近代史和近代文化史学科重要的领军人物之一。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刚过而立之年的龚书铎教授就参加了由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郑天挺教授任总主编的《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的编选工作,担任《近代部分》(上、下册)主编。这套资料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仍是全国高校历史学专业师生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必备参考书。"文革"刚结束,龚书铎教授与李侃、李时岳等著名近代史研究专家合作编写了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的《中国近代史》教科书。这部教材适应了新时期中国近代史教学的需要,受到了高校师生的普遍欢迎,先后印刷数十次,发行200余万册,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史的学科建设,荣获第三届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80-90年代,他参与白寿彝教授主持的22卷本、被誉为"20世纪中国史学压轴之作"的煌煌巨著——《中国通史》的编纂工作,主编《中国通史•近代前编(1840-1919)》。

  龚书铎教授是我国比较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的著名学者。他是中华书局版"中国近代文化史丛书"的召集人。他发表的《近代中国文化结构的变化》等力作,高屋建瓴,有力地阐述了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明确了中国近代文化史的学术地位,受到史学界高度重视,为中国近代文化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84年,在他的领导下,北京师范大学正式成立全国高校第一个中国近代文化史专门研究机构——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室,后发展为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2004年,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团队入选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研究群体,因成绩斐然,被时任中国史学会会长的李文海教授誉为"全国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一座重镇"。龚书铎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中国文化发展史》(8卷300余万字),都是这个中心的重要成果。 

  进入21世纪后,龚书铎先生将研究重点调整到学术史。2007年,他带领学术团队完成了教育部重大项目"清代理学研究",出版了3卷本著作《清代理学史》,填补了中国清代理学史研究的空白。这一标志性成果,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先后荣获北京市第十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工程"奖、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与此同时,他进一步深化近代文化史研究,先后结集出版了《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中国近代文化研究》(当代中国史学家文库之一)、《龚书铎自选集》(中宣部学习理论文库之一)、《求是室文集》等。

阅读(1336) 感言(0次)发布日期:2011-11-13 作者:青华
文章感言
感言
关爱快捷入口
八达岭陵园
友情纪念馆 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