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情感倾诉

"现代冰川之父"施雅风一生充满传奇

 

年届九十,每天还能准时出现在办公室


  施雅风逝世后,他所在的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专门成立了施雅风同志治丧委员会。据他同事介绍,施雅风虽然年届九十高龄,但每天早上八点多,就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


  施雅风被誉为“中国现代冰川之父”,他是我国的地理学家、冰川学家,是中国现代冰川研究的开拓者。他的学生遍及全国,很多现在研究冰川、冻土的科学界大腕,都是施雅风的学生。“施老生病了,在病榻上还在不断思考,还在工作。他以实际行动,实现了对冰川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壮丽誓言。”


  据介绍,施雅风1919年出生于江苏海门,1934年考入省立南通中学,1937年考入浙江大学史地系,1938年1月随校来到江西樟树镇,随后又到贵州遵义,194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1944年获浙江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44年到重庆中国地理研究所任研究助理。


  建立了我国第一支高山冰雪利用考察队


  1958年,施雅风主持建立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支高山冰雪利用考察队,施雅风任考察队副队长。中国科学院要求考察队查明祁连山的冰雪分布。施雅风等人以“开发高山冰雪,改变西北干旱”的豪言,带领100余人向祁连山进发。这一年7月1日,队员们穿着长筒胶鞋,手持登山冰镐,经过艰难跋涉,奋勇地登上4950米的黑大板山北坡一条冰斗的山谷冰川作详细考察。


  冰川考察初战告捷,施雅风又兵分6队对祁连山作进一步深入考察,并主持写出了43.6万字的《祁连山现代冰川考察报告》,这也是新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冰川考察报告,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施雅风的组织领导下,我国多次对祁连山、天山、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的冰川进行考察,编撰了有关考察报告和综合性论著。同样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组建成立。


  历时24年,准确摸清我国冰川分布情况


  施雅风提出将高亚洲冰川划分为海洋型温冰川、亚大陆型(或亚极地型)和极大陆型(或极地型)冷冰川三类,被世界地学界广泛接受并引用。由他提出的波动冰量平衡法与冰川——候相关法,比较正确地预报了巴托拉冰川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中巴公路(中国—巴基斯坦)的选线问题。在地貌学和第四纪研究方面,他参与领导了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地貌区划的研究,并负责华北、西北等地区的区划和地貌图的编制。


  由施雅风领导的科研团队呕心沥血,历时24年,在大量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编纂完成了《中国冰川目录》,是我国目前精度高、内容广的冰川库。通过中国冰川编目,首次获得了中国各流域、各山脉和各省份的冰川准确数量。


  硕果累累,而且不局限于冰川研究方面


  由他组织编写的《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里程碑。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各个山系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和有关冰期环境,特别是2万年前末次冰期盛时冰川遗迹。该研究成果获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除此之外,施雅风还多年从事冻土和泥石流研究,西北水资源、西北气候转型、第四纪环境演变以及全球变暖对西北气候、水资源的研究。他主持的中国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等系列研究,探讨了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造成的危害,指出西北气候可能正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科学推断。他先后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主编出版专著20余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 

阅读(1689) 感言(0次)发布日期:2011-02-15 作者:雪竹
文章感言
感言
关爱快捷入口
八达岭陵园
友情纪念馆 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