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情感倾诉

施先生去世了!-2

 

他提倡的另一件事是合成生物学。很早他就说,只研究一个基因不一定能了解这个基因的功能,往往是很多基因一起工作。谈到近年启动的转基因重大专项,他认为应该尝试染色体转移。他一直对大片段转移和人工染色体感兴趣,早在合成生物学热起来之前,他就在讲这个问题,讲合成生命,而且说起来就显得特别兴奋,希望我们有人能将他建立的实验系统继承下去。

 

两个月前我和夫人去医院看望他,那时他的身体情况已经非常令人担忧了。见到我们来,他只说了一件事——合成生物学,以至于看望病人的常规问候语都显得多余。当时我们真不忍心听他讲,怕他太吃力,怕他太激动。听倪老师说,他为这次见面特地做了功课,还写了几行字。大概是因为手抖,字迹已经不易辨认了。我想,老人在最后的日子里,真的是把生命科学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200512月我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家休息的施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提议待来年春暖花开时请我和另一位新当选院士吃饭,三家小聚。然而由于大家都忙,此事一拖再拖,到后来施老的身体已经不允许过多的户外活动了。没能满足老人家这个小小的愿望,我一直感到内疚,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在上海生命科学大院里,曾经活跃着一批上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从海外学成回国的科学家,施履吉先生是其中的一位。他们是我国现代生物学的奠基者,是微观生物学或曰实验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开路先锋。他们追求科学真理,热爱祖国和人民,虽饱经沧桑而热情不减。他们精力最为旺盛的阶段是在困难中度过的,等到我们国力发展、科研条件大为改善时,他们又提携后生,把希望留给了我们。

阅读(873) 感言(0次)发布日期:2010-12-22 作者:gpz
文章感言
感言
关爱快捷入口
八达岭陵园
友情纪念馆 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