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情感倾诉

裘劭恒:说服最关键证人末代皇帝出庭作证

 

       上海淮海西路的一栋居民楼中,远东国际法庭中国检察官首任秘书裘劭恒在此隐居。

  6月6日,记者敲开了裘家的大门。老先生的妻子——一位气质优雅、操着上海口音的女士——客气地谢绝了采访的要求,“他的身体不好,已经不见客了。”

  93岁的年龄加之病痛的折磨,让裘先生不能像当年一样侃侃而谈东京审判的过程。只是在家中高挂的历史照片上,能感觉出60年前的神采、气度和责任感。

  裘劭恒于20世纪30年代,获得了东吴大学法学学士的头衔。1946年,远东国际法庭组建时,作为中国检察官向哲浚的首任秘书,他肩负着搜寻证据的任务。

  当年2月7日,向哲浚和裘劭恒一到东京,就向国际检察局递交了中国政府认定的11人的战犯名单。名单中,位列第一的战犯是日本侵华的间谍首领土肥原贤二,排在第二的是曾任日本关东军司令的本庄繁——当时的国民政府并不知道这名战犯已经自杀,第三则是南京大屠杀制造者谷寿夫。

  国民党政府最初以为作为战胜国,审判仅是走过场,但对于采取英美诉讼程序的军事法庭,有没有证据、证据是不是有力、会不会被对方驳倒,是能否判定战犯罪名的唯一标准。中国方面的一纸名单,对于检察方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在1946年3月到4月,向哲浚和裘劭恒频繁回国,前往过去的敌占区和遭受过侵略迫害的难民中寻找人证与物证。但由于战争期间中国方面没有注意搜集和保留证据,日本方面又严守军事秘密,投降后又销毁了大量犯罪证据,让中国检察官向哲浚的工作困难重重。

  但裘劭恒最终找到了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尚德义、伍长德,目击者美籍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约翰·梅奇牧师等关键人物。检察官向法庭提供的证人证词和其他证据材料堆起来,有一尺多高。大屠杀策划者松井石根刚开始百般抵赖,但很快被检察官驳斥得哑口无言。

  1946年8月,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出现在法庭上,在东京引起

阅读(900) 感言(0次)发布日期:2009-09-27 作者:雪竹
文章感言
感言
关爱快捷入口
八达岭陵园
友情纪念馆 添加
  • 友情馆1等待添加
  • 友情馆2等待添加
  • 友情馆3等待添加
  • 友情馆4等待添加
  • 友情馆5等待添加